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(qū)西王莊鎮(zhèn)付劉耀村有個富源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,遠近聞名。51歲的付瑞川名義上是理事長,但真正掌管大權的是他兒子付國。
6月1日下午,記者在付劉耀村的一片麥田里找到了付瑞川,他正指揮農機手收割小麥。記者看到,合作社6臺收割機正開足馬力收割,到地頭時,麥田主人將自家收獲的小麥裝進袋子里,合作社的拖拉機將麥子送到家,主人在庭院或者平房屋頂晾曬。
300畝的大田,只有收割機的轟鳴聲,沒有了往昔人頭攢動的熱鬧場景,只有地頭上稀稀落落站著幾位村民。付瑞川告訴記者,付劉耀村及附近五六個村子的土地已經(jīng)托管或者半托管給農機合作社了。小麥收割時排到誰家,這家人在工廠請1小時假來地里就可以了。愿意賣的,在田間地頭當場將小麥賣給合作社或者其他糧食收購點;不愿意賣的,合作社將糧食送到家。
一位穿著藍色工廠制服的村民告訴記者,現(xiàn)在種地,地托管出去就成了“甩手掌柜”,播種、上肥、打藥、收割都由合作社來管,不耽誤打工掙錢。
富源合作社從5月31日開始收割小麥。在村頭空蕩蕩的麥地里,付國正跟農機手一道,開著摟草機收集小麥秸稈。麥秸打捆后,送到電廠用于生物質發(fā)電。付國的手機很“熱”,電話不停,不光聯(lián)系自家業(yè)務,還協(xié)調附近農機手收割。
付國一家三代都是農機手。爺爺當年是公社拖拉機站站長,一輛“東方紅”50履帶式拖拉機就他會開,退休后開了個拖拉機修配鋪。付瑞川自幼耳濡目染,跟父親學會了駕駛拖拉機和修配技術。改革開放后,承包了村里50畝地。付國兒時就喜歡在爺爺?shù)男夼滗佂妫矚g鼓搗各種拖拉機零配件,整天弄得像個“油猴子”。
因為土地和農機情結,開了幾年大車的付瑞川回到村里。2013年,他組織了當?shù)匾慌夹g熟練、有志農機事業(yè)的個體農機戶,以帶機入社或現(xiàn)金入股的方式,組建成立了富源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。學經(jīng)濟管理的付國大學畢業(yè)后,跟朋友做了幾年生意,也是割舍不了對農機的喜愛,2017年推掉城里的生意,回村幫父親一起打理合作社。爺倆兒一個主內,一個主外,將合作社辦得紅紅火火。目前,富源合作社擁有各類機械130多臺套,托管土地5000多畝。
付瑞川告訴記者,過去一年四季,農民***苦***累的就是夏收和秋收。尤其是夏收,得搶收搶種。過去收割麥子,基本是用鐮刀,一天下來也就割兩畝,累得腰酸腿疼,還得用架子車運到麥場脫粒、晾曬。
因為太苦太累,付瑞川就在機械收割上動起了心思。上世紀90年代初,他買來了割臺,安裝在拖拉機頭上,制成了簡易的收割機。當時的割臺有1米多寬,20來分鐘能割1畝地,效率是人工收割的十幾倍。但小麥割倒后,還要人工捆綁,裝車運到麥場里。
付國接過話題說,現(xiàn)在合社作的收割機都是先進的大型收割機,每臺將近200匹馬力,割臺超過3米寬,一畝地六七分鐘就割完了,而且即時脫粒,秸稈可打碎還田。6臺收割機一天能收割小麥1000多畝,合作社托管的土地5天就能全部收獲完畢。
付國告訴記者,通過協(xié)調其他農機手和自己的農機手,為托管戶及周邊蘭陵縣、臺兒莊區(qū)、微山縣等農戶收割小麥1.5萬畝。
在付國的指揮下,富源合作社正在建設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“四個中心”,即農機裝備服務中心、糧食烘干服務中心、信息化和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服務中心、農資綜合服務中心。
棗莊市市中區(qū)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王利介紹說,目前,市中區(qū)擁有大型聯(lián)合收割機600多臺,90%以上麥田實現(xiàn)了機械化收割,但像富源這樣的土地托管模式占比還有待提高。因為有了像付國這樣有知識、會管理、眼界寬的大學生加盟,富源不僅解決了“誰來種地”的問題,而且也回答了“怎樣種好地”的問題,這是今后農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的路子。(張環(huán)澤 陳龍 周楊)(完)
佳木斯農業(yè)機械,寶清農機,寶清玉米割臺,寶清水田筑埂機,寶清水田平地打漿機,寶清水田運苗,寶清液壓波紋重耙,寶清大豆割臺,黑龍江玉米割臺,黑龍江水田筑埂機,黑龍江水田平地打漿機,黑龍江水田運苗,黑龍江液壓波紋重耙,黑龍江大豆割臺